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高校第六、师范类高校第一!陕师大这四个项目获国家认定!

微尚工作室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5-13

日前

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9〕6号),我校申报的4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全部获得国家项目认定。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单位

1

基于航空 UAV 虚拟/增强现实平台的飞行进场黑洞错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游旭群

 心理学院

2

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识别与综合防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陈  鹏

教育学院

3

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合成虚拟仿真教学项目

薛  东

化学化工学院

4

秦岭生物学野外实践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李金钢

生命科学学院


教育部本次共认定全国185所高校的29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项目,共涉及23个学科领域。我校获得认定项目数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并列全国第6名,居全国师范类高校第一。陕西省共有9所高校共18个项目获得认定,我校认定项目数占全省的22%。


截止2019年3月,学校共培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1项,获得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4项,获得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8项,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体系,为学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4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吧


基于航空 UAV 虚拟/增强现实平台

的飞行进场黑洞错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项目简介 ★



★ 背景介绍 ★


在水上、光线较昏暗空间、以及由于天气使区域特性缺失性地域着陆时,区域特性缺失性产生使飞行员无法正确感知飞行高度,没有觉知到这种认知障碍会使驾驶员操作航空器时错觉。本项目以期通过虚拟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进场错觉的心理成因及常见的作用因素,在飞行中避免进场错觉的发生。


★ 主要内容 ★


本项目通过虚拟平台模拟空中飞行条件下飞行员的空间定向障碍中的进场错觉,通过实际教学和 UAV 虚拟/增强现实的实验平台的操作,使学生充分了解飞行员尤其是新手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诱发进场错觉的条件和进场错觉的成因,并提高学生对黑洞错觉的兴趣,激发航空心理学研究的热情,对航空飞行员选拔和训练系统的重要意义。



★ 项目负责人 ★


游旭群 教授


游旭群,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心理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心理学)负责人、国家级特色专业(心理学)负责人、校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兼任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心理学类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心理学会理事长、陕西省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心理学报》副主编,《心理科学》、《应用心理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期刊编委。



基于航空 UAV 虚拟/增强现实平台的飞行进场黑洞错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点击可跳转项目链接)




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识别与综合防治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项目简介 ★


★ 背景介绍 ★


近年来,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政府社会高度关注。中小学校园欺凌综合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在内容上不断完善与创新,又需要在方式方法上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本项目拟借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参与和有效学习。


★ 主要内容 ★


本项目采用虚实结合、情景教学和诊所式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并了解校园欺凌的内涵、类型特征、发生机制以及综合防治策略,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体悟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内心世界,最终实现校园欺凌特征识别、发生机制、演化过程及综合防治等实验内容的系统掌握。


★ 项目特点 ★


本实验教学项目包括构建了“一故事四场景”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流程,学生既可以直观地通过动漫方式来识别校园欺凌的内涵、特征、发生机制与综合防治,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体悟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内心世界,最终实现校园欺凌特征识别、发生机制、演化过程及综合防治等实验内容的系统掌握。



★ 项目负责人 ★


陈鹏 教授


陈鹏,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西北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教育政策与法规、职业教育研究,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宪法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等。


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识别与综合防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点击可跳转项目链接)



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合成

虚拟仿真教学项目




★ 项目简介 ★



★ 背景介绍 ★


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由我国科学家屠呦呦 1972年首次发现并从植物青蒿中提取得到。目前获得青蒿素的方法,除传统的植物提取外,“化学合成法”由于其成本低廉、可重复性高,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青蒿素的化学合成涉及高压氢化、光催化的多相反应等多个复杂实验,这些实验在本科基础化学实验室很难开展。


★ 主要内容 ★


本项目依托虚拟仿真软件系统,模拟实验场景和实验仪器,并结合动画演示、真实操作视频等,有效地将青蒿素的合成引入到了本科《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中。本项目与课程中其它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常规实验虚实结合,以虚补实、以虚拓实,有效解决了传统综合实验课程新颖性和前沿性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对复杂天然药物-青蒿素的多步仿真合成及结构鉴定,不仅丰富和巩固了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而且提升了其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 项目负责人 ★


薛东 教授


薛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应用化学学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专局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引智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参与的催化反应研究,具有生理活性化合物及手性药物的合成研究。


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合成虚拟仿真教学项目

(点击可跳转项目链接)



秦岭生物学野外实践教育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项目简介 ★



★ 背景介绍 ★


常规野外实习是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和时间内进行,然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种群动态,特征演化,物种分布,以及所处的生态环境往往受温度、降水、光照、海拔,地形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此外,物种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常常需要在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上展开观察和比较。但由于时间、地点和人力等方面的局限,学生一般只能获得有限的、局部片段化和短暂时间范围内的信息,很难充分拓展实地考察的地域范围,特别是无法从长时程的角度充分了解宏观生物学和生态学现象的发展和演化过程。


★ 主要内容 ★


本项目依托“秦岭国家级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本着“长时程实验短时化,大尺度实验微缩化”的建设理念,开发的“秦岭生物学野外实践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以虚补实、以虚拓实,有效弥补了常规野外实习的不足。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生态学专业野外实习课程将虚拟教学单元与现实实践单元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了实习效果。


★ 项目负责人 ★


李金钢 教授


李金钢,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灾害学》学报编委等。一直从事动物学、动物行为生态学教学与研究,在甘肃鼢鼠的种群生态、行为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方面做了长期研究,并发现了甘肃鼢鼠的震动通讯行为,科学地阐明了震动通讯在地下鼠生活史中的生态学意义。


秦岭生物学野外实践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点击可跳转项目链接)



2019年

我校将持续深入推进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不断加强高等教育

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

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

微尚工作室

编辑/ 王怡宁 刘书芳

责任编辑/ 张莹

内容来源/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



大家都在看


Star·夜读 | 我在师大记住的十句话
都挺好!毕业30年了,师大等你赴一场盛夏之约!

我想和你在师大的春天里走一走

游旭群:落实党代会精神  推进内涵式发展

上线宝藏APP学习强国!师大这门在线学习超140万人次的课程又火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